经典案例

成龙重启成家班招募:四十载搏命精神待续新篇

当成龙在成龙艺术中心的训练基地宣布开启成家班新成员招募时,阳光掠过训练场里那些斑驳的特技道具 —— 从《龙少爷》里的包山模型到《警察故事》的跳楼防护网遗迹,这个横跨四十年的动作电影传奇班底,正迎来又一次血脉延续。对无数功夫片影迷而言,这则消息不仅是行业动态,更是对一段热血历史的接续承诺。

1976 年成立的成家班,从最初的草根武行团队成长为香港动作电影的 "黄金名片"。在其最辉煌的八十年代,这支被称作 "武行飞虎队" 的队伍创下连续三年斩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的纪录,累计将 7 座金像奖收入囊中。但这份荣光背后,是用血肉铺就的道路:第一代成员王耀的锁骨断过 3 次,颈椎曾裂伤;第二代成员杨升在《警察故事》中替林青霞完成 30 米高空跳水池的特技,至今仍被奉为行业标杆;更有传言称当年香港某医院曾专门为成家班预留 7 张病床,只因成员受伤入院成了常态。2017 年的 40 周年庆典上,当 71 位新老成员齐聚,成龙在看完 10 分钟的纪录片后数度泪崩,这个 "摔得遍体鳞伤也不掉泪" 的硬汉哽咽道:"所有荣誉都属于成家班的兄弟"。

"做人第一,功夫第二",这句刻在成家班训练基地墙上的规矩,是成龙招募新成员的核心标准。在他看来,功夫可以后天打磨,但人品是立身处世的根基。这一准则早已融入班底基因:当年黎强权凭借《警察故事 2》里惊艳的 "三连踢" 成名,却始终保持低调;七旬高龄的太保从龙套做起,最终凭《叔・叔》成为金像奖史上最年长影帝,靠的正是这份踏实本分。这种坚守与当下影视圈部分演员 "武戏找替身,文戏念数字" 的乱象形成鲜明对比,也让成家班的招募显得尤为郑重。

xc体育,XC-Sports,XCSport官方平台,XC sports,xcsport体育

此次招募背后,藏着成龙对功夫片传承的深层忧虑。近年来,即便他监制《机器之血》等科幻动作片寻求突破,却仍难逃 "廉颇老矣" 的质疑;武术指导何钧坦言,每次构思新动作都苦恼于 "想到的点子大哥早就玩过了"。更令人揪心的是老一辈成员的境遇:曾参与《醉拳 2》的段伟伦晚年中风瘫痪,67 岁病逝时无儿无女;《七剑下天山》的动作指导韩春 52 岁猝然离世,名字只留在片尾字幕里。这些遗憾让成龙更加迫切地想为这个群体注入新鲜血液,更想通过成家班的体系为特技演员提供保障 —— 他筹备 20 年的中国特技人协会即将成立,还捐出 100 万元设立保险基金,希望新一代成员 "以保护自己为前提做动作"。

成龙重启成家班招募:四十载搏命精神待续新篇

对于渴望加入的年轻人,成家班的大门从不拒绝寒门子弟,正如当年成龙从武生行起步一样。招募启事里没有罗列严苛的资历要求,反而强调 "能吃苦、有敬畏心"。训练基地里,那些前辈们用过的护具早已褪去光泽,但 "不认输、犟脾气、好胜心强" 的班训依旧醒目。在这里,他们将学习从传统武术到现代特技的全套技艺,更会读懂为何成龙说 "靠拼命谋生本就是矛盾"—— 既要延续热血精神,更要学会用专业保护自己。

从 1976 年的草创到如今的传承,成家班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影视团队概念,成为中国功夫片的活化石。当新一批年轻人即将踏入那片承载着无数故事的训练场,他们接过的不仅是动作设计的接力棒,更是一份对职业的敬畏与坚守。正如成龙在招募仪式上所说:"我老了,但成家班的精神不会老。" 这或许就是功夫片最动人的模样 —— 总有一群人,愿意用热爱与坚持,让银幕上的热血永远滚烫。

发表评论